新闻资讯

定制酒需要企业如何开拓市场?

这几年来,白酒界定制酒营销正开展得如火如荼,俨然成为一大热潮。其实,酒的定制由来已久。1787年,美国总统杰裴逊订制了一瓶法国拉斐堡酒庄的葡萄酒,并在酒瓶上蚀刻上自己的名字,这就是最早的定制酒。
其后,红酒的定制、伏特加的定制、威士忌的定制、贵族服饰的定制……,“定制”一词,已经成为奢华、高档、专属的代名词。
在全国“定制酒”一片热潮中白酒业也开始了定制酒的尝试。不过,在酒业开展定制酒行动之前,我们有必要对“什么才是真正的定制?”、“如何运作定制酒?”、“如何防范定制酒的陷阱?”等等问题,先做一个必要的探讨:
一、什么才是真正的“定制”?
19世纪的工业革命,让大批量生产模式繁荣起来,使得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。当消费者基本生活需求满足之后,个性化的需求就开始出现。要满足这种个性化的需求,再依靠“大批量生产 —大众营销”的模式就不再可能,应运而生的,就是真正能够满足个性化消费的“定制化生产 — 小众营销”模式的诞生。
大批量生产模式,其本质是从企业内部需求出发,生产出产品之后再通过大众化营销来满足消费者需求,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按需生产。而定制化生产,其本质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进行的柔性生产,它是真正的按需生产、按需经营、按需营销。
在定制化生产出现的过程中,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,使得按需生产逐渐风行成为可能。比如:戴尔的直销模式,就是按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定制化生产和定制化经营。
认识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定制之后,我们再来看看白酒界的一些“定制现象”,我们就可以判断,以下的这些所谓的“定制”,其实都不是真正的“定制”:
1、 某些专供酒不是定制
一些白酒企业,只是在产品包装上打上“为某某专供”的字样,然后就自称“定制酒”。这种“定制”,只是针对某一个细分群体的消费者定位而已,只是文字符号上的,并非真正意义上的“定制”。因为它没有把“按需定制”的概念,落实到具体的产品专属属性的打造上。
2、 换包装不是“定制”
有的企业将产品包装调换一下,在包装上印上诸如:“婚庆酒”、“生日酒”等等这样的文字,把包装再做得更精美、更高档一些,就自认为“定制”了,这种换包装定制的行为,也不是真正的“定制”,只是概念而已。
3、针对某个特定人群的某些营销行为,不属于“定制”
有些人觉得针对某个特定细分人群就属于定制。其实,政府用酒仅仅是针对消费者所在机构而做的市场定位;婚庆酒、生日酒仅仅是针对特定消费时刻而做的市场定位;为某地区的专供酒,仅仅是根据不同消费区域的消费口感和习惯而做的市场定位……这些我们经常看到的所谓的“定制酒”,其实都不是“定制”,因为它们没有“按需而定”。
二、如何运作定制酒?
所谓“定制白酒”,是应某个特定人群的特定需要,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白酒。它必须具备稀缺、专有专属、个性、私密等特征。在这样的前提之下,要运作定制酒,就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:
1、真正按需而定
定制酒必须满足定制人群的特定需要,这种需要是个性化的、特定的,这种个性化可能包含了特别的工艺、特殊的口味、特定的消费心理和精神需求,或者特定的纪念价值、特别的意义……总之,这种特定的需求,是定制酒的诞生背景和诞生理由。
作为一个定制酒企业,必须改变以前的那种先生产后定位的生产经营模式,改变成先定位、后生产的按需生产经营模式,从定制需求本身去挖掘定制的意义和价值,真正满足定制的特殊需要。
2、打造定制酒的稀缺性、专属性
定制酒最大的价值在于其稀缺性和专属性。所谓稀缺,是因为物以稀为贵,因为其稀缺,定制者可以以此来进行自我表达;所谓专属性,就是因为它是少数人尊享的、高度独占性的、高度个性化的,定制者能够从中得到某种满足。
要运营定制酒,首先就需要在稀缺和专属上下功夫,这种稀缺和专属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:
独有的技术:比如,有的定制酒采用“水晶内置成像”专利技术,在瓶体内可以打印上各种图文,为定制概念设置了一个特有的技术壁垒和定制体现形式。
当然,要打造稀缺和专属的定制酒,还可以从品牌血统、工艺 、原料、历史、产地、定制瓶体、特定材料、专用酒窖、专用基酒等各个方面打造定制概念,只要这种资源是稀缺的、专属的、不可复制的,定制酒就有了更大的价值。
3、建立定制的经营模式
“定制化经营模式”,与传统的大批量经营模式相比,从研发、生产、经营和营销等各个层面,都是不同的。“定制化模式”要想做长久、要想有赢利,必须从知识产权保护、专利研发、生产和经营配套、以及小众化的营销模式等各个方面,进行系统化、连续化的运作,建立起专为“定制”而配套的经营模式。
4、建立定制的专门运作部门
很多公司在运作定制酒时,将定制酒纳入原来的经营团队和销售团队之下,这就导致了系统的不匹配。要做定制酒,企业不但有必要从生产、库存、采购、财务结算等方方面面,都和标准化生产时完全不一样
上一个:访企拓岗 校企合作   下一个:普及酱香型白酒的七大文化